探訪高溫下的工業制冰人
門板兩側“冰火兩重天”
壓下冰庫門把手,撲面而來的是一團冰冷的霧氣,立馬給記者來了一個透心涼。要知道,入庫前,記者可是在37℃的高溫中滿身大汗。
走進冰庫,眼前白茫茫一片,高溫帶來的燥熱一下子消失殆盡,取而代之的是被凍起的一身雞皮疙瘩。倉庫地上結了薄薄一層冰,踩上去像是踩在了被水打濕的塑料袋上。走進冰庫不到3分鐘,記者臉頰有了凍傷似的微微刺痛感,原來,冰庫用的是智控系統,一直保持著零下10℃的恒溫。
95厘米、17厘米、40厘米,這是一塊工業降溫冰塊的長、寬、高,每塊重100斤。從形狀上看,它和老冰棍之間就差一根木棍了。雖說很像,但這種冰塊和老冰棍可截然不同,是不可食用的。
17個小時制成“大冰棍”
這樣的“大冰棍”是如何制成的呢?
按下按鈕,深井水被注入制冰模具,再慢慢起吊、入池。池內是鹽水等,而池底,眾多制冷管在工作。十幾個小時后,就可以完成制冰了。
制冰完成后,掀開厚厚的泡沫隔溫板,一排排“大冰棍”就誕生了。一組裝著12個“大冰棍”的模具從制冰池里轉移到另一個池子進行脫模。記者觀察到,模具外圍銹跡斑斑,工人介紹,因制冰池里有大量鹽水,模具的壽命往往只有三年。
不一會兒,“大冰棍”們先后自覺離開模具,咕嘟咕嘟地冒出水面。之后,它們被逐一送進了冰庫。
老手藝的堅守與革新
送到工廠,用于車間降溫;送到婚宴,用于制冷風扇;送到菜市場,給蔬菜降溫……這些“大冰棍”用武之地可多了。近的,普通貨車就可以運送;遠的,用保溫車輛專送。
海滄義洪冰業負責人林衛強告訴記者,每年5月到9月是工業冰塊的供應旺季。尤其是6月底到7月,是工業用冰的需求高峰期。還有一個高峰期是8月中旬伏季休漁結束后。而今年“大冰棍”還有一個特別的去處——送去疫苗接種點給市民們降溫。
“現在有10多家工廠向我們訂冰。”林衛強說,一家工廠每天要送兩次冰,大多是放在車間給工人和機器降溫用的。他表示,義洪冰業每月制冰量約為900噸。
“以前制冰至少需要48小時。”林衛強從事這個行業已經十五六年了,他說,過去制冰技術欠佳,機器性能較差,制冷效果欠佳,想要制冷成冰需要兩天時間。從2015年工藝改革后,他們換了制冰的新技術,現在制冰最快只需要17個小時。
下一篇:
下一篇:冷卻塔與換熱器清洗流程與方法
上一篇:
上一篇:全國冷藏車每年都要增20%以上